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

為自己負起責任-楊柳

植物精靈:實現自我的 “楊柳”

俗話說: 「有心栽花花不成,無心插柳柳成蔭」,這句話說明了柳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,不用刻意去照料。但儘管楊柳似乎為我們所熟知,我們卻又對楊柳有著許多的不了解。

其中一個誤解是,古人會以「水性楊花」來形容感情不專一的女人,這堪稱是古人對女人與植物的歧視。 XD
另一個網路上常見的爭論,則是"楊柳" 究竟是楊樹與柳樹? 抑或就是同樣的樹木(柳樹)呢?

如果是就樹種而言,小編引述李時珍所說:「楊枝硬而揚,故謂之楊;柳枝弱而垂柳,故謂之柳」。但在古代詩詞中,古人其實並不特別去細分楊柳的,而且楊柳通常指的就是柳樹。

有鑑於前兩期的植物精靈(矢車菊、菊苣)普受好評,小編再次邀請到我們的特約作家、專研花精的陳貞竹博士,為我們從古詩詞說起楊柳,接著再聊聊 "楊柳人" 的正向與負向特質....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在中國文化中,楊柳被賦予了豐富的意象。古代傳奇小說《煬帝開河記》中記述,隋煬帝登基後,下令開鑿通濟渠,並於兩岸親自栽植柳樹,禦書賜柳樹姓楊,從此柳樹便有“楊柳”之美稱。

而在古典詩詞中,楊柳成了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意象,中國人用楊柳來表現出那種深情繾卷、離情依依的惆悵,王維〈渭城曲〉「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」 講述清晨微雨,映照著客舍一片清朗,道路兩旁的楊柳,也更顯青翠,面對著這該當流連忘返的好風光,卻是送客時節,對相知故人濃濃的不捨,只能以水酒敬之,道出「西出陽關無故人」。而在送別之後,也有詩人以柳樹表達出今宵酒醒何處,醒時不見故人的落寞與孤獨。柳永〈雨霖玲〉「多情自古傷離別,更那堪冷落清秋節。今宵酒醒何處,楊柳岸,曉風殘月。」)也有漂泊在外的遊子,因著一曲〈折楊柳〉,思念滿溢:李白〈春夜洛城聞笛〉「誰家玉笛暗飛聲,散入春風滿洛城。此夜曲中聞折柳,何人不起故園情?」楊柳凝聚了中國人對於故人離別的種種情思。

而相對於這麼古典、浪漫的文化意象,楊柳在花精裡面,所代表的卻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性格,楊柳所萃取出的花精,也能針對我們的情緒體進行修復,因此,他也代表了我們人格的一個面向、一種需求。 在新巴哈花精體系中,楊柳位於「龍膽→楊柳→野薔薇」這一花軌的中間,這一軌道所談論的是實現自我的勇氣。

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,都像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種子,帶著我們獨一無二的天賦與天命,要用這一生去建造自己的花園與王國。
而當我們帶著實現自我的勇氣,破釜沈舟,開創自己的人生道途時,我們會遇到挫折,但我們也會從挫折中成長,學習著調整自己的腳步,鍛鍊我們自己的力量,也從中汲取智慧,逐漸將自己靈魂遠景顯化在此世界中。

如果我們擁有堅韌與剛強的意志,那意志便像米開朗基羅的眼睛,能在未成型的石塊中(未知的未來),為我們看出了拘禁在石塊中的靈魂渴望,而在一雕一鑿的努力中,將那靈魂釋放出來。

而當石塊成型,我們回收了生命的果實,也因而有了更多的勇氣與自信。甚至在生命臨近尾聲之時,驀然回首時,回想此生種種的經歷,我們有了更大的滿足。

這便是當我們帶著實現自我的勇氣,去建造我們自己的花園與王國時的正向表現。

然而,當我們失去這份實現自我、顯化靈魂願景的勇氣時,我們就會進入「龍膽→楊柳→野薔薇」這一軌道的負向表現中,我們會傾向選擇比較保守、比較安全的人生道路,而無視於自己的熱情與嚮望。

由於台灣有著傾向於渴求穩定的集體信念,以及缺乏尊重孩子自主性及支持他們獨立摸索自我的教養習慣,「龍膽→楊柳→野薔薇」的失調問題,普遍出現在我們的社會中。

有些人是從小壓抑自己的內在渴望,無法或不願為自己的潛能做更多的投資與付出,而選擇比較穩定、或者在物質層面上有高報酬率的工作與關係,然而這些能帶來穩定物質基礎的工作與關係,能填補我們對生存的不安,卻未必能帶來心的真正平安與滿足,當事人往往在生活所需一切,逐漸獲得滿足之後,便開始感受到極大的身心失衡與困頓。當這類人的自我沒有被充分舒張開來時,也容易在中年以後將這一份生命失敗的原因,歸咎於父母與周遭環境。

而另一種相反的情況則是,在長期過度保護、寵溺的教育下,使得當事人缺乏了為自己選擇的勇氣與面對挫折的能力,他們不願意承擔風險,為自己做出真正的選擇,在遇到問題、挑戰與挫折時,也很容易選擇放棄,躲回自己的舒適圈,也會將自己應負的責任歸咎於他人。過度的保護,其實是對生命自我成長能力的一種否定,就像讓一個四肢正常的孩子,從小習慣依賴拐杖走路,等到他長大以後,他也習慣了依賴拐杖走路的肌肉狀態,再也無法用自己的力量正常的走路了。一棵蒼天大樹,要長成那樣的高聳與蒼勁,需要歷經風雨與挫折,在自我修復與結痂的過程中,逐漸壯大他們的生命體,領會生命的意義。

我們會說悲觀、預期困難、過度的自我保護、或因著預期困難而提前放棄是龍膽的負向表現。

不過,如果我們只是選擇放棄,承認自己的懦弱,事情也許還比較單純。偏偏我們天生的人格設定裡,也有著不允許自己就如此怠惰、輕易放棄的倔強,無法這麼單純地接受放棄、失敗的自己,於是,在一種防衛機制的運作下,我們很容易把自己失敗的理由,歸因於外在,因此開始進入了楊柳的負向表現中。

在這階段,人們會逃避著去面對自己失敗的真正理由——也就是自己,這包含自己的判斷錯誤或不夠努力,會將原因歸咎於周遭的人、局勢、運氣、甚至老天爺等等。

這樣的一種防衛,長久下來,便會累積出重重的殼,這類人並沒有在迎向夢想,也就沒有在追夢的過程中,領會挫折,並在其中長出自己的智慧與勇氣。他們忘記了每一個迎向挫折的過程,都會為他迎來一個新的經驗、新的智慧與新的勇氣。

這是一種內縮的過程,無法跟隨心中願景前進,無法經歷挫折的狀態,會使得這樣的人比一般人都害怕犯錯。他們恐懼著自己的失敗,會被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,而偽裝著他們的脆弱的,便是拒絕、是指責,有時會演變成對另一個失敗者、或時事的嘲諷,這類人會逐漸變成一個憤世忌俗的人,在批評中,他們喪失了他們最好的光陰。他們用盡各種藉口,只為了讓自己與周圍的人相信自己是局勢、時運、事件的受害者,而最後他們也真成了受害者,只是他們成為的是自己的受害者。

而帶領我們脫離停滯的唯一路徑,便是行動、感恩與信任。
如果我們什麼都沒做,那份挫折感與無力感,將以加倍的力量,將我們拖垮,如果我們什麼都沒做,那麼就只能面對更無力的自己。
嘗試,然後在迎向挫折的過程中,自我摸索與調整步伐;從克服挫折的過程,長出力量,也汲取智慧。
對所遭遇的困境,心存感激,從中看見生命的指引,提起勇氣去看見自己的問題。

而最重要的是,重拾對生命的信任,對自我力量以及宇宙的信任,懷著那個願景,在未成型的石塊中(未知的未來),在一雕一鑿的努力中,將靈魂的渴望釋放出來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註: 本文為陳貞竹博士所撰稿,版權亦歸其所有。

圖片來源(如有侵權,請告知): http://baike.sogou.com/v125422.htm;jsessionid=3B3CEA6B7C29D2A8FE05C525EFEBCE16

沒看過 植物精靈 文章 的,聯結在下面:
矢車菊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698299723755638/photos/a.1698303250421952.1073741827.1698299723755638/1837537793165163/?type=3&theater
菊苣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1851987411720201&id=1698299723755638

#植物精油 #植物精靈 #花精

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

越來越覺得,靈性跟找回真實自我、讓自己有力量有關~

人們一直在嘗試着影響你對他們的看法。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,他們就像在傳遞一條自己的個人口號,比如「我對孩子的教導很寬鬆」;「我的薪水有小几十萬呢」;「我是如假包換的,並沒有試圖去投射出一個自己的形象!」
對於昨天的這段PO文
今天有一個小小的感想
我覺得
當一個人越來越能從內在認識自己的存在
就越能不被這些外在認同打到
同時越能從內在認識自己的存在
也就越能享受/看見生命本身所具備的豐富與圓滿
你會找到內在作為"王"或"女王"的力量
他能引領你 走向真正的天堂
那個天堂 不再遠方
是此時此刻的一種力量
踏踏實實地活在這裡
也踏踏實實的與天地接軌
而認識自己的存在
也不是一次到位
反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內外的關係的過程中
逐漸長出來的
生活
本身就是大師
我們每一天都在學習
重新認識自己與愛自己
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
每一天都是一個奇蹟
這是三年前的FB貼文
到現在仍很適用

生活裡

很多人會害怕得不到別人的尊敬、注視
會一直創造需要被認同的形象
讓自己看起來更成功、更成功、甚至是更仁慈
但你對人是否真誠、是否真的帶有慈悲心與愛
還是只是利用看起來的慈悲心與愛以得到更多的信任、愛跟掌聲呢?
(最近接觸一些所謂靈性老師有感,感覺靈性的光環讓她們自我感覺良好,也膨脹/虛飾了她們的本性)


是否能觀察每個起心動念

找回心裡真正的平安呢?
夜闌人靜
當那些注視不再時
還能保有多少平安呢?
是依著自己的不安全感計算著那些失落的掌聲
還是真能誠實的面對自己呢?


人都需要被肯定

但太需要別人的肯定
就是一種心理疾病了

我們往往分不清

是需要/還是欲望

需要別人的肯定

跟欲望別人的肯定
其所要付出的代價完全不同


完整而健康的自我

應該是能正向的自我肯定
又能夠切實的照顧別人與自己的需求

能跟自己跟別人

都有真實的連結

知道自己很重要

但不需要一直讓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心
去需索別人的目光